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赵民
领域: 运营管理 
地点: 北京
签名: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266
  • 博客访问:756049

专家文章

互联网的管理,五年内需要调整 2008-01-05

标签:

    从今天开始,我开一个新的系列:“咨询中国”系列。这个系列的内容,就是对中国社会的管理的某些方面,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供有关人员参考。 

  今天谈对互联网的管理。 

  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和学习中,有过一次专门讨论研究互联网,同时又注意到,《人民日报》社最近还有过一篇社论,谈如何保持在互联网上的文明问题。 

  如果我的信息没有错的话,按照现在的国家管理互联网的有关部门的规定,互联网站是没有新闻的采访权的,换句话说,就是网站只能转载或转摘其他网下的纸质媒体(报纸、杂志、图书)原创的内容。换句话说,互联网上的新闻网站,只能是一个“大文摘报”。从几个新闻为主的著名网站来看,好象大家也都是这样执行的。 

  但是,事实上真的是如此吗? 

  按照我的观察,这个规定,在五年前,可以说是基本有效的,因此也是相对执行有力的。但是,当互联网发展到Web2.0时代,当论坛和博客成为一个网站重要的内容之一的时候,这个规定,就是落后的,就是基本无效的。 

  论坛和博客的诞生,实际上就是实现了新闻工作者行业多少年来的梦想:“让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成为新闻信息员,让每个人都成为新闻撰稿人”,甚至可以比喻成:“人人都是司马迁”。按照我的了解,现在的媒体从业人员(记者们)是怎么工作的呢?每天早上九点一上班,或者是每天晚上十点以后,泡上一杯茶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脑,上网,到新浪或搜狐或雅虎或网易或其他门户网站,看看有什么新闻热点、新闻事件、新闻线索,然后判断这些新闻对自己工作的媒体的潜在价值,然后决定自己今天或本周的有限时间,投入到那个具体新闻线索或事情中去,然后开始制定工作计划,开始向领导报选题(如果需要的话),然后,开始工作:先从网上把有关文章或信息,用百度或谷歌搜索出来,然后打印出来;然后如果有联系方式的话,给网上的写这个事情或提供信息的人(也可能是匿名的),发QQ,发电子邮件,打手机电话,诸如此类的方式进行联系;如果不行,就自己想办法联系,自己找朋友和关系联系采访;如果还是联系不到,就上论坛网站或SNS网站寻求帮助。最后,经过努力采访到了,就整理写成文章,刊登在自己工作的媒体上。当然,希望有更多的读者知道自己写的文章,就要想办法让著名网站转载,在他们的网站各个频道的首页上推荐。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有潜在新闻价值的社会事情或事件,开始可能是一个业余的、没有任何新闻概念的、没有一点新闻训练的一个网民在帖子中,在聊天过程中,在博客上说出来的,可能还只是漫不经心地只提到一句话,但是由于网络的传播方式,就被受过专业训练的,有着鹰一样的眼的专业媒体人士抓到了,抓住了,然后就被放大了。 

  从上面这个非常简单的、比较不完整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媒体从业人员的工作流程中,在一个新闻事件的报道的影响力产生过程中,网站的位置和作用是这样的:第一是作为信息的来源,开始引起专业媒体从业人员的注意;第二是作为背景信息的主要提供方;第三是采访对象的初步提供方;第四是联系采访的途径之一;第五是专业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文章写成之后,扩大新闻和文章的社会影响力的主要渠道和途径。 

  这就是现在的互联网在新闻事件“生产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虽然一篇新闻或文章一开始不是在一个网站上发表的,但是,大多数文章的源头来自网站,最后文章也都刊登在网上了。在这个过程中,专业的媒体从业人员从头到尾从来就没有离开过网络的支持,从来就没有脱离过某个具体网站的各种方式的无形的支持。 

  如果大家相信我上面讲的过程是一个对社会生活中的现状的基本如实的描写,那么,大家就会同意我下面想表达的意见:政府有关部门,例如国务院新闻办,应该改变对互联网站的管理,不妨允许网站直接采访。 

  在现在的管理规定下,传统的正规的媒体例如中央电视台和人民网的网站,在和其他网站的“争夺网民和点击率的市场竞争”中,实际上是处于不对等、不公平的地位的:看起来CCTV的网站和人民网等的网站占据了“信息原创”的优势,实际上,是吃了亏的,因为在你自己的CCTV网或人民网上,你所写的每一篇文章,都是要自己承担真实性的“无形担保”,而他们的竞争网站,是可以随便转载任何一家纸媒的信息,而不用负任何真实性的责任。这种情况,当帖子和博客大兴其道的时候,有限的本单位的记者写的文章和报道,就被淹没在“广大人民群众业余信息提供者和业余作者的汪洋大海”之中了。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这件小事为例,速度是非常快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的社会管理,只有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的角度出发,认真分析我们现行的某些政策的实际效果,才能真正做到及时和有效。如果我们发现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从而使当初的目的不能达到,那就不如早日调整,这也是“提高执政能力”的一部分。

类别:其它类别 |   浏览数(23575)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