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谭俊峰
领域: 企业战略  企业文化 
地点: 北京 海淀
签名: 专注于组织学习
沙盘模拟、问题分析与解决,讲师
13601296979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514
  • 博客访问:1488056

专家文章

佛教是一门探索生命的科学 2009-12-21

标签: 佛教   智慧   方法   研究   教育  

  科学与民主是现代社会和谐发展的根基。

  我们一提到科学,就会想到神七飞天、基因测序,在受传统科学教育观的影响下,在中学阶段就接触了唯物主义,于是,“科学”在头脑便有了特定的理解,尤其是对学过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人而言,科学与非科学似乎显而易见。
  正是抱着“科学”的态度,许多人对“佛教”产生了误解。然而,真正的科学精神应当是,当你对某一领域缺少研究时,不应该武断地下结论,面对佛教就应是这样一种态度。如果你从未认真地研究“成佛”究竟是什么时,你头脑中对佛教的理解一定是错误的。
  净空法师就曾说过佛教不是邪教、不是迷信、不是哲学、不是宗教,而是教育,是一种智慧与觉悟的教育;南怀瑾老先生也曾谈到佛教是一种生命的科学。这些判断如果缺少深入的研究与理解,甚至是修行,恐怕一辈子也搞不明白,抱着“科学”的怀疑不可能进入这种大智慧。
  我对于佛教的兴趣也是从存疑开始的,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所以无法说它是科学的,还是非科学的,所以需要研究,需要深入的研究。尽管理解的还非常有限,但从阶段的研究与验证上讲,我觉得佛教绝对不是非科学的,而是科学的,是一种生命的科学,是一种大智慧。
  要谈佛教的科学性,并非容易,需要慢慢展开,慢慢深入,这里先谈对佛教的最一般理解,即宗教。可以肯定地讲,佛教的本质不是宗教,尽管它有宗教的一些形式,但那都不是根本。如果你真的把自己当成一个宗教徒,去学习佛教,必将迷失方向。
  佛教为什么不是宗教呢?
  大凡宗教应该有三个特点,一是崇拜有神,二是教义有经,三是信徒有戒。而佛教统统没有这些。
 
  一谈“崇拜有神”。
  宗教者必有崇拜的神,这似乎是个常识。无论是一神教,还是多神教,总之都有个开教的鼻祖,曰之为神,并且这个教主还神圣不可侵犯,他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与神力,主宰赏罚一切信众。而佛教却没有这个神。
  你自然会想到佛教中的释迦牟尼,理由很简单,佛教寺庙里的那个泥像、木像、铁像、石像、什么像,不正是需要顶礼膜拜的吗?但他不是神,他是人,与我们一样,曾活在世间的人。唯一不同的是,他是个开了智慧的人,尽管我们也都有他那种智慧,只是我们没有找到,迷失了,佛教就是要让你重新找回本已具足的那种智慧。从这个意义上讲,释迦牟尼是我们的导师,而不是神,是我们的善友,是我们的学友,只是比我们高了几年级且毕业了。
  如果你学佛只是信释迦牟尼,那就大错而特错了。释迦牟尼自己学业有成,开了智慧,在他离开人世间时,以四依教弟子。所谓四依,一是依法不依人,二是依义不依语,三是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四是依智不依识。
释迦牟尼说得再清楚不过了,叫“依法不依人”,他讲的佛经是一种成佛的方法,即找回本已具足的那种智慧的方法。如果你把他当成了神,那就执着了像,估计这辈子开不了智慧了。念佛就是观佛,观佛就是观心,即心即佛,非心非佛,你的心用错了地方,只崇拜那个人,那就错了。
 
  二谈“教义有经”。
  宗教者必有信奉的经典,如《圣经》,但佛教没有。你自然会想到一本本的佛经,那不是经典吗?不是,还是释迦牟尼的那句话,叫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要依义不依语。你只顾执着了文字,只顾拿着经书读文字,钻到语言中去了,那只会误入歧途。
  这就奇怪了,学佛的人不就要学习佛经吗?难道这里面也有错误?可以肯定地讲,佛经里没有错误,错误是你的理解,你统统理解错了,着了文字。释迦牟尼当年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不得以才说的佛法,佛法是应机接物的修行方法,是针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人员、不同的问题而成的,你需要理解佛法中的义,而不是语。
  拿禅宗里的参话头来讲,为什么要你一参到底呢?也是不得以,因为你万念不灭,万缘不断,所以只能用一念压万念,用一缘断万缘。这样至少向前迈了一大步,但如果你执着在这一步中,那就没了未来。
  并且修学的方法千万种,后世法师大德们的言说也是方法,《坛经》是咱中国人自己写的,释迦牟尼没说呀,怎么也应该学习呢?就是那里面有修佛的方法,有根本的义,而不在于语。如果你盲从某某人、盲从某某语,那就一错到底了。所谓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二年佛在大殿,学佛三年佛在西天。
 
  三谈“信徒有戒”。
  宗教者必有种种规定的戒条,不能有犯。而佛教没有。
  这下你会更不同意了,佛教中不有许多戒条吗?要不怎么叫五戒、八戒呢?我说没有。
  佛教中的戒条的目的不是为戒而戒,仅是方便之门。只有你戒了,才可能断烦恼、灭万缘。戒在于心,戒在于内,而不在于外。戒以定为目的,定以慧为目标。戒是为了方便的方便,所以持戒者是以菩提心为根本,而不是执着于戒条本身。
  佛经讲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都不能从文字解。布施是什么?是指佛经中所说的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远不止这些,上公共汽车给老弱病残的让座,这也同样是布施,是布施方便,你与人说话礼貌点,是布施尊重,这统统是布施,千万别着了文字。
  不出家也可有戒,同样可以成佛,只要方便即可,看看《俱舍论》中的例子就明白了。
  别不多言,这里仅谈不是宗教的佛教,但并未说明佛教是什么,总之它不是宗教。
  佛教是一门探索生命的科学,还需下回细说。

推荐
专注于组织学习 沙盘模拟、问题分析与解决,讲师 13601296979
类别:其它类别 |   浏览数(3343)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